1. 輸入電壓:AC220V(±20%)
2.輸入電壓波動范圍:±5V
3.輸入電流:2.4A-3.0A
4. 功率: 800 VA
5. 處理寬度:20mm 30mm 50mm (80mm標配)
6. 頻率:15-25kHz
7. 氣源壓力:0.10Mpa~0.20Mpa(1.0Kg~2.0Kg)
8. 主機體積:560mm*253mm*460mm
9. 重量:35kg
10. 使用溫度范圍:-10℃~+50℃
11. 相對濕度: <93%(不結露)
12. 貯存環(huán)境溫度:-25℃-+55℃
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簡介
低溫等離子體中粒子的能量一般約為幾個至十幾電子伏特,大于聚合物材料的結合鍵能(幾個至十幾電子伏特),完全可以破裂有機大分子的化學鍵而形成新鍵;但遠低于高能放射性射線,只涉及材料表面,不影響基體的性能。處于非熱力學平衡狀態(tài)下的低溫等離子體中,電子具有較高的能量,可以斷裂材料表面分子的化學鍵,提高粒子的化學反應活性(大于熱等離子體),而中性粒子的溫度接近室溫,這些優(yōu)點為熱敏性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改性提供了適宜的條件。通過低溫等離子體表面處理,材料表面發(fā)生多種的物理、化學變化,或產生刻蝕而粗糙,或形成致密的交聯(lián)層,或引入含氧極性基團,使親水性、粘結性、可染色性、生物相容性及電性能分別得到改善。在適宜的工藝條件下處理材料表面,使材料的表面形態(tài)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引入了多種含氧基團,使表面由非極性、難粘性轉為有一定極性、易粘性和親水性,有利于粘結、涂覆和印刷。 目前各種薄膜的生產已經普遍采用電暈處理的方法來解決表面親和性的問題。但由于電暈只能在兩個相鄰的平行電極間進行,且距離不能過大,所以電暈處理的方法不適合用來處理三維物體的表面極化問題。如果用火焰法來處理,其弱點是所有聚合物都是易燃和熔點低。當有機材料置于高溫火焰下時,會因受高溫的處理而變形、變色、表面粗糙、燃燒和散發(fā)出有毒氣體。且處理工藝難以掌握。 三維物體表面的改性處理采用低溫等離子體流處理工藝為最佳方案。其原理如圖1.1 所示。在電極兩端施加交流高頻高壓,使兩
電極間的空氣產生氣體弧光放電而形成等離子區(qū)。等離子在氣流的吹動下到達被處理物體的表面而實現(xiàn)對3D 表面進行改性的目的。